为使学生感受关中地区的民俗氛围,激发对民俗学课程的学习热情,增强对民俗学的课程实践,4月28日上午李大敏和严海燕老师带领威人斯尼平台注册秘书1401班30名学生实地参观了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馆。本次活动轻松愉快,同学们欣赏了拴马桩、明清古民居、各类珍贵院藏以及老腔的精彩表演,被陕西独特的民俗文化所吸引,行走停留间仿佛一场别开生面的精神盛会。
进入大门,映入眼帘的是巍然屹立、磅礴大气的清代赵家宅院的门楼,正中的门额镶嵌着书法大师于右任题的“地通乾元”,再加上石匾四周雕工细腻的砖雕和门框上各种昆虫花卉图案,使原本高大雄伟的门楼显得更加辉煌壮观。 走进民俗博物院内,雕刻精致、表情生动的拴马桩映立刻入眼帘。解说员讲解到:“拴马桩就好比我们现在的停车位,门口越多,越代表富贵。”拴马桩形态各异,寓意吉祥,犹如“地上兵马俑”。
紧接着,同学们还参观欣赏了拓片。据了解,拓片是将宣纸蒙在器物表面用墨或朱砂拓印记录花纹、文字科学记录的好方法,内容之丰富可谓包罗万象,如甲骨青铜、碑刻墓志等。在博物院孙福堂宅院内,工作人员向师生们讲述拓片的历史和制作技艺,师生们零距离地了解到中华数千年来的拓片文化艺术。 随后,古朴典雅、气势恢宏的关中代表性民居,再次令师生们眼前一亮。石板老街两侧分布着多座古宅,高大的门房和院墙、石刻的门框对联、砖雕的龙门对,都昭示着古街的历史沧桑。师生们走进一个又一个院落,分别参观了阎宅、崔宅、孙宅、耿宅等等,这些建筑布局讲究、高墙深屋、厅堂肃穆、雕梁画栋,令人目不瑕接。 每一处民居,每一处字画都在诉说着前人的高远志向,鞭策着后人为之学习。感受着这沧桑又不失雄伟的建筑,师生们认真聆听,感受着浓厚民俗文化。 师生们在参观关中古代建筑时,也观赏了各类古代使用的物件:铜锁、铜壶、古代妆镜、食盒、水枪、烟灯、绣花鞋、花轿等等。这些藏品从不同层面集中地反映了关中地区各族人民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艺术、审美、劳动、居住、习俗、风情等民俗历史风貌,反映了古典的美,展现出了古人智慧的结晶。
最后,师生们来到梨园,欣赏了被列入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汁原味的华阴老腔。 良辰美景,赏心悦事。快乐的时光总是过得很快,两个小时后活动迎来了尾声,师生们在阳光的映照合影留念。此次参观学习活动,师生们对关中古代民居的气势恢宏和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感到由衷地敬佩,深刻感受到了中华民族民俗和文化的博大精深。